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在线留言
 
我国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发展的温、压演变模式
作者:吴瑞贞  马毅  宋萍萍  李华建 
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广东, 广州, 510300
关键词:华南近海赤潮 水温 气象 演变模式 
分类号:研究分析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0·2010·第一期(24-33)
摘要:
通过分析,归纳出3种赤潮发生前后水温、气温和气压的演变模式,并论述各种演变模式与赤潮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归纳了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前后阶段水温、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范围以及演变特征,说明了升温降压天气过程、温压稳定过程以及相对于多年月平均值偏暖的年份或时段均有利于赤潮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小平,黄良民,谭烨辉,等.近海赤潮发生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J].海洋环境科学,2002,21(4):63-69.
[2] 钱宏林,梁松,齐雨藻.广东沿海赤潮的特点及成因研究[J].生态科学,2000,19(3):8-16.
[3] 冷科明.深圳海域赤潮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4] 梁松,钱宏林,许时耕.南海资源与环境研究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5] 吴瑞贞.南海赤潮发生前后阶段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6] 吴瑞贞,马毅.近20a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1):30-32.
[7] YIN KE-DONG,HARRISON P J,CHEN JAY,etal.Red tides during spring 1998 in Hong Kong:Is El-Nino responsible?[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1999,187:289-294.
[8] 徐宁,陈菊芳,王朝晖,等.广东大亚湾藻类水华的动力学分析——Ⅰ.藻类水华的生消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环境科学,2001,20(2):1-6.
[9] Danling Tang,Dana R.Kester,I-Hson Ni,etc.In situ and satellite abservations of a harmful algal bloom and water condition at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late autumn 1998[J].Harmful Algae 2003,2:89-99.
[10] Yanagi T,Hirao k,Matsuyama Y,Honjyo T.1994.Red tide of Gymnodinium mikimotoi at Gukasho Bay[J].Umi/Mer.32,65-70.
[11] 马毅,吴瑞贞.有利于赤潮消亡的水文气象条件[J].海洋预报,2008,25(3):1-6.
[12] 吴京洪,杨秀环,唐宝英,等.大亚湾澳头增养殖区赤潮与环境的关系研究——Ⅰ.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3):37-40.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海洋预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海淀大慧寺路8号
电话:010-62105776
投稿网址:http://www.hyyb.org.cn
邮箱:bjb@nmefc.cn